锦书来文章网天涯何处是归途

首页 > 计划书 / 正文

人体工程学论文【多篇】

2024-09-27 19:14:39 计划书
文章人体工程学论文【多篇】由网友浅夏微凉投稿,希望给你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当然本站还有更多人体工程学论文【多篇】相关模板与范例供你参考借鉴。

[编辑]人体工程学论文【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体工程学论文 篇一

1BMEs/EMBS’99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年会

BMES是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BiomediealEngineeringSoeiety)的简称。EMBS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TheInstituteofEleetriealandEleetroniesEngineers)的生物医学工程分会(EngineeringinMedieineandBiologySoeiety)的简称。这两个学会每年都举行生物医学工程的国际会议。1999年,这两个学会首次联合举办学术年会(ThefirstJointMeet-ingofBMES&EMBS)。会议录用的论文近1400篇,注册人数接近2000人,堪称生物医学工程界的盛会。我们医学信息工程科研组共有8篇文章在会上发表。其中,由杨福生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詹望的论文“Anewhigh一resolutionEEGteehniquebasedonfiniteresistaneenetworkmo己el”荣获BMES1999年研究生研究奖。这是唯一的来自美国本土之外的学生获奖,在会上反响很好。与以往的做法类似,会议的学术交流仍采用主题(Theme)一主轨(Track)一分组会(Session)的方式。本次会议有16个Theme,86个Traek,211个Session,共收录论文1347篇。各个主月的情况见表1.与以往的年会相比,这次年会有更多的结合生物学羞础的研究报道(如“分子、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等),反映了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传统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信号与图像处理,以及医学仪器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

2美国离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点滴

会后,我顺访了几所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系或研究所:①The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②JohnsHopkinsUniversity,③Universityofpittsburgh,④UniversityofMiehi-gan,重点了解了以下3个板城的研究情况。(1)脸与神经科学。脑功能的研究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各个学校与医疗单位的科研机构都十分重视。研究内容包括蓦破生理实脸、信号处理方法、临床应用以及一些有商业前景的开发项目。(2)医学超声工程。超声成像由于对人体无创、无扭而受到重视。超声成像包括反映解剖结构的B型成像,还包括血流侧t。近年来在结构成像方面普遨受到t视的是三维成像,这也是我们课翅组目前在医学超声方面研究的!点。同时,将解例结构与组织定征结合起来也是近年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例如,组织弹性成像就是一个例子。(3)医学信息学。随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医学信息学在近年中有了较明显的发展,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及电子病案、远程医疗等。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同样也走在前面。在美国,计算机与网络已成了各行各业乃至每个家庭与个人都离不开的基本工具与环境。医学信息学的发展对提离全民医疗保健的水平起到了不可低枯的作用。在访期间,有机会与这些学校的故授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并探讨双方合作的项目与方式。例如,U垃ver溢tyofPittsburgh医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在脑电信号的采集与处理方面有很深人的研究,而我们科研组在这方面也承担粉国家墓金项目,双方都有兴趣在脑电信号的处理方面开展合作。从该研究所我们得到了大t珍贵的临床数据,对这些致据进行研究后,我们将撅博士生或教师去UniversityofPittsburgh开展合作研究。通过这次访问,看到了发达国家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很多有深度的基础研究。从设备条件与经费投人方面着,发达国家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我们也不是因此就无所作为。我们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接近并在某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果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有意识地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我们一定也能取得国际上承认的研究成果。另外,在今后的研究中注意更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争取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与实验条件,对推动我们的研究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人体工程学论文 篇二

关键词:论文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60-02

1 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导师)是指:“在毕业论文设计和论文撰写方面指引、支持、辅导、促进和帮助本科生的大学教师。”(任兴武,2004)导师对学生毕业环节实行全面负责制,负责论文选题、论文指导以及提出论文修改意见、答辩指导等。导师在整个论文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师的指导工作主要包括:与学生一起拟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指导学生拟定论文的提纲和撰写思路;审阅论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对所指导的论文是否达到可以申请答辩的要求作出认定,对可以参加答辩的论文给出成绩。导师指导论文的方法主要有:导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注意论文的理论依据,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师一般只对论文中的原则性问题负责审阅,提出意见;有关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计算的准确性以及论文的结构系统性、严谨性原则上由学生负责,指导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但不能包办论文;导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技能)的运用指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创见。为保证论文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多数高等院校都制订了《毕业论文指导总则》,总则一般对导师的总体要求是:导师要认真研读和领会校、院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进程安排;导师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指导学生的论文,切莫敷衍了事;在论文撰写期间,导师应定期(平均每周不少于一次)与学生联系,予以指导和帮助;导师不能为其指导的学生撰写论文或提供现成的文稿等。可见,多数院校对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缺乏对导师本身的各项细化管理,这无疑是论文指导中不容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

2 对导师的管理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毕业论文的成功与否与导师关系重大。此外,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师检验其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绝好机会。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对学校、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意义极大。那么,如何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呢?

2.1提升对导师资质的遴选,推行“双导师制”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由本人申请,经学院学术研究委员会研究确定。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的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担任,助教或硕士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此外,指导教师应有实际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经验,工作作风严谨、踏实,为人师表。在指导方法上要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抓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寓“教书育人”于整个毕业论文工作进程中。近年来,随着民办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遍地开花,各大高校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也进行了各层次的改革,其中一项较为先进的改革模式便是推进“企业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民办院校因其鲜明的注重实践性的办学理念,应通过多种渠道聘请企业经理、资深顾问、工程师等企业管理层人员参与到指导毕业论文工作中。并以重点专业为试点,逐步向全校辐射这种毕业论文的“双导师制”。通过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的模式,切实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紧密度。

2.2加强对导师的管理监督,推进过程管理体制

导师应明确毕业环节工作是大学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对此导师要提高和统一认识。正是因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对导师的管理应常态化、制度化。同时,学校对导师的管理也应细化,比如:导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毕业论文选题,填好毕业论文的各项资料。每位指导教师平均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对学生的论文指导,及时解决毕业论文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和考勤。教师因公、事、病请假,事先应向学生布置好任务,或委托他人代为指导。推进对导师的管理监督特别是加强过程管理体制有助于从制度上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序进行。学校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设立专门负责毕业工作的督导组,组员由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负责的高级职称老师来担任。督导组需对各位导师的工作不间断地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填好监督工作手册,按时向学院、学校负责教学工作的领导汇报监督结果。有力的全过程监督有助于从源头纠正论文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论文导师的工作成绩。

2.3制定合理的导师惩奖考核制度,激发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多数高校对导师工作考核是通过课时数来衡量的,比如指导一位毕业生的毕业环节工作,在学年末的教师业绩考核中该教师可加业绩分12分(即12课时),如该论文被评为院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则再酌情加3-5分的业绩分。而事实上由于导师工作的特殊性,12课时并不能完全体现导师的工作价值。首先,近年来高校毕业论文问题颇多。(刘庆元,2011;高钰,2010;杨志康,2010)责任心强的论文导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中付出了非常多的精力,有时远远超过自己做科研花的精力。其次,一刀切加业绩分的做法不能调动广大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挫伤了部分导师的工作热忱。学校应按照实际情况,对态度认真、工作负责且指导效果出色的导师加以物质和精神的鼓励,将其作为典型,激励广大教师向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同时对部分工作不负责任的导师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惩罚,如几年内不得担任论文指导教师,并限制其职称晋升。惩奖分明的导师制度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毕业论文导师的工作热忱,使他们将学生的论文质量看作自己教学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能在整体上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毕业生。

3 结语

负责任的导师是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的有力保障。导师资质遴选、管理监督、惩奖考核是民办院校教学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民办院校以生为本的教学服务型理念的重要途径。因而,民办院校要切实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的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

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兴武。 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31-33.

[2]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第1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高钰。浅谈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6):71-77.

人体工程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汽车组装;流水线;作业;工人;工效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216

1 引言

人类工效学是依据人的身体结构、心理状态、生理特种等因素,研究劳动力、生产工具、工作环境等要素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间相互关系的机械工程类分支学科。1961年国际工效学协会在斯德哥尔摩成立后,工效学研究成果中涉及到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行业标准,因其现实可行,逐渐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实际操作中强制执行。随着人类工效学的深入研究,逐步衍生为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工程心理学等多个分支。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1980年封根泉《人体工程学》是我国第一本工效学专著。1981年建立“中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与国际人体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IEA)建立了联系。

由于工效学强调良好的人-机-环境系统有助于减少人工失误,能够帮助解决实际操作中人体动作、设备的设计安装运行、环境条件等要素妨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问题,所以工效学逐步被深入广泛应用于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笔者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对汽车组装流水线作业工人工效学的情况,分析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016年9月10日,以“流水线”+“工效学”为摘要词频,通过Cnki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文献论文,共获取18篇相关论文。首先排除Cnki与万方重合的3篇,其次排除和本文研究关联不强的6篇,剩余有效9篇文献。详见参考文献。

下载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及结论,进行对比分析。

3 结果

陈泓等,[1]王百负等,[2]朱启星等,[3]研究认为,低头、弯腰、抬手、站立、工作时间率、照度、噪声等工效学指标的严重超标,容易导致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影响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应按照有关标准和法规,改进相应的劳动保护和工效学措施。李汉锋等通过企业对人类工效学措施重视程度的调查,也认为应对劳动者作业特点,进行积极的工效学手段干预。[4]刘召杰的研究发现,操作者疲劳与动作稳定性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并给出了一定的数据证明。[5]曹磊进一步认为,在高物理负荷下,更要关注对操作者心理因素方面的积极干预。[6]丁嘉顺从肌电生理方面研究发现,表面肌电法能够测定和反映静态姿势和反复性操作的负荷,或者能够为劳动负荷评价及工效学设计提供新的参考指标。[7]宋宗强的研究结果是,按照动作经济原则,如果通过工序动作的剔除、重排、合并与简化,就使装配线作业均衡率达到有效提高(其具体数据为从62%提高到76%)[8]。

4 讨论

由于汽车组装流水线涉及众多因素,每一个环节因素都会影响和改变个体的现场操作能力以及对系统的适应能力。工效学从操作者的性别、年龄、智力、文化、性格、工作兴趣、技术水平、工作动机、现场工作情绪等各主观因素,研究操作者的工作行为、以及其行为产生差异的各种因素。同时,工效学还对流水线操作者所处环境、工作条件、设备性能等现实客观因素加以研究,且进一步关注团队的人群关系、组织作风等社会性因素。在人-机系统中,人体部位的尺寸比例,人的视觉和听觉的正常生理值及个体化差异,操作时的姿势、活动半径、动作节奏和频率速度、劳动环境条件所引起的工作疲劳度、人的能量消耗和补充等,都直接影响人机系统的运转效率。企业制订的操作规程应符合操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工效学标准;操作人员也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会更健康安全的操作。

工效学在人-机环境系统的研究中,经历了人适应机、机适应人、人机相互适应几个阶段,现在又已深入到人、机、环境三者协调的人-机-环境系统。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经济发展对劳动效率的更快更高要求,工效学又从单纯研究个人生理和心理特点,进一步发展到研究怎样改善人的社会性因素,从提高个体操作能力到提升团队、企业整体操作水平。

李汉锋等研究表明, 通过改进人类工效学措施,科学有效的改变劳动者工作台作业条件和生产环境条件,能有效降低劳动者的职业紧张,降低疲劳度[9]。

通过此次汽车组装流水线作业工人工效学的文献调研,笔者发现,我国对人类工效学的研究成果不足,还不能适应包括汽车组装流水线在内的国民经济各行业对工效学科研成果的需求,应加大对人体功效学科研及实践的研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科研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泓,李序梅,张玉婷等。电视机和有线通讯设备流水线作业工人的工效学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6,6(04):34-36.

[2]王百负,金书香,张祥春等。汽车组装流水线作业工人工效学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6(04):40-42,46.

[3]朱启星,余秋月,何玉华等。冰箱生产流水线工人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工效学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7(03):21-23.

[4]李汉锋,陈建,郑晓钧等。深圳市20家企业人类工效学及劳动者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4,30(16):2230-2232.

[5]刘召杰。精益生产体系中人机工程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J],中北大学,2012(学位年度).

[6]曹磊,杜薇薇,王生。心理因素及物理负荷对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03):176-179.

[7]丁嘉顺,王正伦,张海央等。手臂静态姿势和反复性操作负荷的肌电测定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2004,22(06):406-409.

[8]宋宗强。解放汽车G116前桥装配线的研究[J].吉林大学,2003.

人体工程学论文 篇四

本质主义是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立场。耿阳、洪晓楠、张学昕发表的《技术之本质问题的探究:比较海德格尔与杜威技术哲学思想》一文,对杜威和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加以分析与对比,考察了他们在技术的本质问题,即技术的概念与技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用上存在的分歧,从追问技术本质的根源、研究方法与技术探究的意义三个维度分析了二者观点之所以不同的深层原因。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使得在者整体(包括人在内)向着可能的方向展开,并在保持这种展开状态的技术整体中追问技术的本质渊源。而杜威则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现代科学为改造我们的哲学提供了丰富的准备资料,是哲学兴趣从审美转向实用,从静观调和好的景物转向改变不调和为调和的世界,他破除了技术的认识论立场,使得机械论成为实用和进步主义的理想主义的首要条件,经验的起源与经验的利害成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在追问技术的本质问题上,海德格尔强调现代技术乃是完全不同的技术,它促使一切存在者成为持存物,将人类送到了不可抗拒的命运性的解蔽道路上。杜威认为技术经验的主要特征在于可验证的人工物的生产跨越了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并使得理论与实践相互沟通,破除了自然理论与现象世界的对立与不连续性。此文最后从突破形而上和人道主义的视角,归纳了两种技术哲学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启发作用,为当代技术困境的解决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路。

二、语境论与技术哲学结合的思考

“语境“作为元哲学问题,并非技术哲学研究的内容,但朱春艳与陈凡在其《语境论与技术哲学发展的当代特征》一文,以分析“语境“的含义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讨论了语境论对当代技术研究产生的重要影响。指出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从关注技术“本身“转向关注技术创新,尤其是关注技术创新和文化的相关性问题。具体来说,在技术哲学的经验论转向的引导下,运用语境论的方法论原则对技术做动态的考察,尤其是考察在技术创新的各个具体阶段上,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层面。应该说,此文提出的将语境论应用于技术哲学的研究,使得技术哲学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性走向系统性,从两极对立走向相互融合,进而能够影响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形成和研究范式的发展,同时,对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实践向度的关注

乔瑞金、师文兵的《从人的解放看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的多重意蕴》,从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的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主题与聚焦点,按照马克思、马尔库塞和威廉斯三个代表人物思想演变的历史顺序,从技术与生产方式、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关系的不同视角,给予初步的讨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传统为人类解放所做的不懈努力,阐述了其基本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张晓红的《国内马克思技术实践思想研究综述》,对这一议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主要反映在马克思的技术实践概念界定、技术实践主体及其生存状况、技术实践价值、技术实践批判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上。万长松的《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的关系问题研究》认为,苏联的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着间接的内在联系。进而强调,在我国,技术哲学研究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失去哲学应有的批判功能;也不能脱离实际,要适应改革开放与工业化的时代背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四、技术思想史的探微

主要是从技术思想史的角度,解读古人对技术的思考。赵玉强在《庄子生命本位技术哲学的基本面向与内在理路探赜》一文中,对庄子的技术哲学思想进行了讨论,从而解释庄子生命本位的哲学对于当下社会的指导意义。作者提出在生命之道的统摄下,生命成为庄子技术哲学的价值本位。庄子立足于生命本位,在自然之域中对技术的探讨突破了现实层面的矛盾张力,开显出一种超越之维;在社会领域,庄子对技术异化、技术道德以及技术的相关社会政策等问题予以沉思;在人生的领域,庄子强调人当开掘技术内在本己的价值,从而提升生命的境界。项继光和任莉的《古希腊时期技术的哲学思想研究》便挖掘与分析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技术的哲学思考,以及他们对于技术的反思与追问如何成为现代技术哲学的思想源泉的。

五、工程的演化、本体论与人文反思

从发表的文章来看,主要涉及两大主题:一是对工程演化及其本体论的阐释。李伯聪、王晓松的《略论工程“双重双螺旋“及其演化机制》一文,把工程演化过程理解为一种“双重双螺旋“过程,即由“技术链“和“非技术链“(“经济)社会链“)共同构成的“双螺旋“。演化过程则由“技术发明)工程创新)产业扩散“三个环节组成。其中,工程“双重双螺旋“中“技术链“的演化,其基本内容是“技术硬件(机器)和技术软件(知识和制度)双螺旋“的演化。“选择与建构“机制是工程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选择机制使得在技术)经济进化过程中,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市场的选优汰劣,保证了工程活动和市场经济的健康演进。建构机制则体现为技术链与经济)社会链的“双重双螺旋“变革,形成新类型的“双重双螺旋“等形式。蔡乾和在《什么是工程:一种演化论的观点》的文章中,结合对工程的本质追问,也从演化论的观点考察了工程。张秀华在其文章《工程的生存论阐释》中,在现象学的视野下,主张可以从不同进路来理解和阐释工程,在生存论解释原则下,面向实事——工程现象本身,自觉进入工程的生成与人之生成的解释学循环,并将工程视为以“栖居“为指归的“筑居“,才能洞悉工程的本性与存在论意义。

二是对工程的人文规范与伦理追问。《“罪“与“赎“——关于人类工程之“非“的反省与超越》一文指出,工程既有功也有过,人类因工程之“罪“而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以至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和生存危机。这就警醒我们必须反思征服、宰制自然的工程实践,在肯定工程之“是“的同时,正视、检讨工程之“非“,进而优化工程观,并在现实中以“赎罪“之感合理地规范工程行动,自觉地建构“无为“、“善为“的工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略论工程美》则回答了工程美的功能,认为工程美是工程活动及其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给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的舒适与愉悦之情,工程美的实质是功能美,这一实质展现为工程美的实用性、科技依赖性、环境协调性、社会历史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美在和谐论“和实践活动论是工程美的立论基础。与以上对工程的人文规约与美的诉求不同,一些学者更重视工程伦理的路径。张应杭认为,面对因工程技术失误带来的灾难,有必要强调工程技术人员敬畏之心的培植。道家“道法自然“命题中敬畏自然的立场可以为这一敬畏心的培植提供思想史的启迪。道家以法自然为核心价值理念所主张的天人合一、人我合一和身心合一之道可以为现代工程技术伦理提供如下三条敬畏原则:自然地对待自然、自然地对待他人、自然地对待自我。任丑则追问了工程伦理学的价值基准,并认为人权既是功利、道义、责任、权利等工程伦理学基本路径的价值基准,又是科学、技术、工程和工程师等工程伦理学诸要素的价值基准。因此,人权是工程伦理学的价值基准,各类工程事业应该成为切实保障和促进人权伟业的现实力量。熊志军还对科学伦理与工程伦理作了比较研究。此外,2011年以来出版了一批工程技术哲学的学术著作。

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工程演化与本体论研究。殷瑞钰、李伯聪、汪应洛等的《工程演化论》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阐述了“工程演化论“的基本概念,揭示工程演化的规律和特点、工程演化的动力系统,讨论工程要素演化与系统演化,分析工程演化机制以及工程演化与文化变迁、人类文明进步等问题,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提供理论支持与说明。张秀华的《历史与实践:工程生存论引论》在现象学和实践哲学的范式下,借助生存论的解释原则,先行确立起生存论对于工程追问的优先地位,显示“人以工程方式去存在“及“人#工程#生存“互释共容的生存论意蕴,并据此于时空向度内考察“作为方式“、“人工世界“和“实存工程“的复性展延,进而判明工程实践之“是“与“非“、工程异化及其扬弃的历史担当,自我解蔽与突围,趋赴以“栖居“为旨归的“筑居“,重建时代的工程文化,去实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人类理想。

另一方面,丰富并拓展了技术追问的内容与路径。盛国荣的《西方技术思想研究——一种基于西方哲学史的思考路径》,旨在从西方哲学史的线索中梳理出各个历史阶段的哲学家们关于技术的思想,以求呈现出一部相对较完整的西方哲学家们认知技术的路径,即西方技术思想史。陈多闻的《技术使用的哲学研究》主要从共时和历时两种视角对技术使用进行审视。既给出技术使用的横向结构解读:技术使用是由技术使用的主体一技术使用者、技术使用的客体——总是物象化为人工物的技术,以及技术使用者和技术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所组成的图景;也做出技术使用的纵向历史分析:技术使用依次呈现出经验型技术使用、实体型技术使用和知识型技术使用的不同面貌,并分别孕育出相应的社会情境。曾鹰的《技术文化意义的合理性研究》揭示出在当下技术危机的文化境遇中,技术文化意义世界的裂变、扭曲与失落及其重构。王伯鲁的《技术困境及其超越》,在广义技术范式下,系统分析技术困境的结构、表现、演化机理,以及超越技术困境、谋求人类解放的路径与对策等问题。陈凡、傅畅梅、葛勇义的《技术现象学概论》,考察了技术现象学起因,现象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向度及演进趋势,非哲学的技术现象学研究,经验的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范例,“装置范式论“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纲领,以及技术现象学与STS研究、工程实践等问题。而新出版的学术著作,如朱葆伟、赵建军、高亮华主编的《技术的哲学追问》,王大洲的《技术、工程与哲学》,李伯聪的《工程哲学和工程研究之路》和刘孝廷等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等著作,则从更宽泛的视野讨论了工程和技术问题。

人体工程学论文 篇五

[关键词]祥云火炬;形式美;工艺美;材料美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042-02

1 引 言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是全球化时代由中国企业主导的,跨文化背景、多专业协同设计的一个成功范例。这种成功的设计范例,对于如何从绵延千年的华夏文化中汲取创新灵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从形式美、工艺美、材料美三个方面对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进行了美学分析。

2 祥云火炬的美学分析

2.1 祥云火炬的形式美

形式美基本原理和法则是对自然美加以分析、组织、利用并形态化了的反映。从本质上讲就是变化与统一的协调。它是一切视觉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贯穿于众多艺术形式之中。祥云火炬整体造型线条流畅,以银红两色为主色,上部以银色为主,下部以红色为主,形体优美修长而略显弯曲。其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传达其基本理念:云纹、漆红、人本、科技。云纹是华夏文化的符号特征;漆红是千年的中国印象;人本是细致的人文关怀;科技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其所代表的“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意象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它是轻盈飘逸、神秘,又能够穿透人心弦的线状形象,是一种不同于西方体量感的艺术元素,富含东方韵味。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漆红色的、预示着“祥云升腾”的云纹铭文被雕刻在火炬上半部分银色的铝合金表面上。这些云纹不仅作为千年华夏文明被抽象出来的符号,使整个火炬凝练了厚重的中国文化特色,而且给整个奥运火炬注入了几分轻盈和灵性。

火炬上下按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它采用了类似纸卷和画轴这一极其富有中国特色的别致造型,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融入到奥运火炬设计中。灵动别致的纸卷造型的奥运火炬背后蕴涵着千年华夏文化的内涵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巧妙地表达了借奥运火炬向世界传递中国文明的美好心愿,也完美地契合了追求和平、文明、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突出了设计的人文主义关怀,传达了一种真实而感人的意愿。

2.2 火炬的工艺美

祥云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长达15分钟,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真可谓是工艺先进、设计巧夺天工,是我国高科技的浓缩。其工艺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加工过程中的精确度、安全性和符合人体工程学。

火炬分为上下两部分外壳、燃烧器和燃料罐几个部分。从正面看是云形,从截面看却是一个心形。这在工艺上是极其微妙复杂的,要求极高的精确度。火炬采用铝合金切削加工薄壁整体内外表面成型,在切削时不允许出差错,如果稍有偏差,缺口就无法弥补。其二是云纹加工程序。设计人员对于云纹加工程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加工表面没有杂色和污点,图案腐蚀前的遮蔽工艺不能有问题,否则纹样就会走样、变形。加工好图案后要对图案进行酸碱处理,其后是模具蚀纹工艺。

在20世纪初,英国人泰罗设计了一套研究工人操作的方法。研究怎样操作才能省力,高效,并订出相应的操作制度,人称泰罗制,这是人体工程学的始祖。现代,人体工程学在设计过程中已成为设计师自觉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方法更具科学性,更重视与舒适感相关的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设计可以从人们日常的知觉感受、认知感受、情绪感受出发,分析各种审美需要。

祥云火炬设计中很多地方考虑到了火炬传递者不同的情感需求。通过火炬上的图案、色彩、材料的不同搭配,使得他们产生心理共鸣。因为要满足和适合人体的要求,在祥云火炬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人的因素,首先是尺寸合适、高低合适、方便使用,设计和制作更考虑到安全、效率。例如这个奥运火炬重约985克,而这个重量对火炬手来说是比较适合的,这是因为设计师对它的重量有过深入的分析,不能太轻,拿在手里没有分量,但也不能太重,否则火炬传递者容易感到疲劳。火炬内壁设有隔热层而外面金属表面则喷涂了高触感橡胶漆。经过人机工程学考虑的握柄,使举握舒适的火炬在每一设计细节中诉求着东方文化的特征――细致的人文关怀。再如祥云火炬由于燃料罐里面的燃料是液体,变成气体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自身温度降低,很容易结冰,甚至冻伤火炬手的手。所以设计了导热棒,把火炬上端火焰产生的热量传导下来,防止燃料罐过冷,这是由于火炬在燃烧时使上热下冷而温差悬殊。

2.3 祥云火炬的材料美

近年来随着地球环境的逐步恶化,人们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绿色设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著名的工业设计师及教育家维可多•佩帕尼克提出。其观点是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设计师创造的,设计师在满足客户和用户要求时不能够仅仅停留于美化作用,更应肩挑起培养和引导人们社会伦理价值及道德的重担。每一个有良知的设计工作者都应该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的理念,用自己的作品向全人类宣传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引导大众理性消费,让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而祥云火炬的设计在这一方面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祥云火炬外采用铝合金,通体采用高品质铝合金自由曲面延展成型,这种材质延展性强、重量轻而且光泽度好,经济而又不失现代感。火炬外部表面喷涂了橡胶漆,这种材料多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用于火炬尚属首次。火炬的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以上两种材料都是绿色环保的材料,不会造成污染。它们充分体现了维可多•佩帕尼克提出的绿色设计的理念,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待奥运会认真办事、节俭筹备的指导思想,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主题。

3 结 论

祥云火炬的设计基于理性,是简洁、严谨、高贵典雅的表现,而且超凡脱俗,很注重于实用而完美的形式。所以,它强调合理性,也注重表达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其人性化则基于感性和情感的因素。它是温馨的、体贴的、人道的关怀。它与使用者的感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较注重具有生命及感性的形式及内容,强调了设计的人文精神,凸现了设计的文化符号意义。其设计者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设计方案中体现出的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表达了无微不至的人性关怀。作品以精巧的工艺技术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完整地阐述了简洁、绿色而现代的现代设计理念,成为集形式美、工艺美、材质美于一身的艺术精品,引领着现代设计的时代风尚。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人体工程学论文【多篇】范文。

由小编浅夏微凉整理的文章人体工程学论文【多篇】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

Tags:工程学   多篇   人体   论文  

搜索
网站分类